“荣幸,万分荣幸。”
“请坐。”江弦让朱虹给冯晓刚倒一杯水。
在后世,一提冯晓刚,人人都看不上。
“小钢炮”嘛。
人品不行,作品不行。
拍一辈子电影,最后票房加一块儿还不如人一部《哪吒》高。
黑归黑,骂归骂,这货确实欠骂,挨骂谁也不怨,但这货有点东西也是真的。
《不见不散》《天下无贼》.还有票房扑街的《1942》。
他那套“冯氏喜剧”,该说不说,确实比开心麻花整的漂亮。
这时候就要有人说了:
这货有啥东西?不就是沾了王硕的光,跟着王硕混,被王硕带飞的。
这话不假,可也得寻思寻思。
王硕为啥就乐意带他混呢?
是吧?
为啥王硕就不带陈小刚、张小刚、刘小刚呢?
有些人呢,你可以说他赖,但真不能说他菜。
在江弦看来,冯晓刚就属于这么一种人。
这厮打小喜欢美术、文学,后来从美工起家,转行编剧,最后干了导演。
有这经验,有这资历,拍电影当然比从小品演员转行导演的更得心应手。
“您今天找我过来是?”侃了几句,冯晓刚一脸纳闷儿的问道。
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觉得江弦这样式儿的人物会没事儿专门约他出来见一面。
“信上不是都写了?”江弦说。
“信上?”
冯晓刚一回忆,“哦,您是说那个海马创作中心。”
“对,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咝。”
冯晓刚露出一脸腼腆,“不瞒您说,您在信上写这个海马中心,我真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您喊我过来是啥意思,要不您再说说。”
江弦说你要能光看信就能看懂才有鬼了,掏出支烟递给冯晓刚:
“咱们这个海马影视创作中心,说白了,就是一家影视创作机构。”
“影视创作机构?”
冯晓刚身在电视艺术中心,一听影视创作机构这几个字,顿觉这和他们那单位不就是同一回事儿。
“你是说,您这是一家民间影视创作机构?”
“不算民间。”
江弦道:“我们这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挂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底下,在民政部门登记过。”
“嗷。”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