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构想.”
贝托鲁奇喃喃说了一声,眼里重新聚起了光,看向江弦,“所以说,你在婉容这个角色上还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加入到了剧本里?”
“对。”
江弦开口道:“不仅是婉容,还有文秀,这两个角色其实要放在一起看待,是一组对照组。
文秀跟随溥仪到往天津后,首先对于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怀疑,之后也认识到了皇权的虚无缥缈,所以果断的选择放弃了皇妃的身份选择离开溥仪。
在雨中,她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于是她说了‘我不需要’,一方面是指仆人给她的伞,另一方面也是说她不需要皇妃身份带给她的虚荣感。
文秀早日摆脱了皇权的枷锁,在雨中获得了自由。
相比之下婉容,就是深陷在各种诱惑中,一步步被毁掉的代表。
我觉得婉容和溥仪很像,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所困的人。
婉容和溥仪房事不和,就选择抽大烟出去偷情,还和川岛芳子这个仇人发生肉体关系。
她其实知道,川岛芳子、皇权这些诱惑就像鸦片一样,虽然可以给自己和溥仪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最后也会毁掉他们。
可婉容恨他们又离不开他们,于是最后一步步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当然,这也是溥仪前半生的缩影,这就是所谓的‘欲望会驱使人毁灭’。”
嗯?
贝托鲁奇眼睛眯了起来。
你怎么不早说?!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来诠释婉容这个角色,那电影的档次确实会提升好几个档次。
比他所构想的床帏之事高超出了不知多少。
“同时呢,婉容其实也是一个缩影。”
江弦这时候又补充说,“在溥仪和日合作的问题上,婉容坚决反对但没办法,然后就沉沦鸦片,全国人都沉沦鸦片因为没办法,这就是国人那时候的无奈。
所以,婉容代表了当时国人的缩影。
最后婉容出现,并且到处吐口水,也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愤怒和历史态度。”
太棒了!
贝托鲁奇感觉自己的心情跟坐过山车似得,一会儿在山巅,一会儿落到低谷,这会儿又重新爬到了最高点。
他看着江弦,那叫一个心情复杂,找这么一个编剧真是让他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江弦确实是才华横溢,剧本不光写得快,而且质量堪称一绝,还有他这些剧情细节上的处理。
电影的宏大叙事最需要的是什么?
深度!
江弦这一层层的隐喻、暗示,一下子就让《末代皇帝》这部电影的深度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当然了,贝托鲁奇不是傻子。
江弦最后说想通过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