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那位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来买房子那能俩手拎个脑袋就过来么?可不得事先调查好。”
俩人说着下了车,江弦抬头看向面前的两栋楼,分别是1号楼和2号楼。
这两栋楼,是团结湖在京城房地产历史上的第一,无人能超越,因为这里是京城第一个公开发售商品房的社区。
那还是80年的事儿了,那会京城开始了商品房试点,就是这两栋楼,不管是谁,只要有钱就能买。
三万块一整套,老爷子说的是当年的价儿。
那是80年,普通家庭一年能攒100块钱就算很牛的了。
万元户那时候都得戴大红花。
3万块,普通家庭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京城那会儿人均工资应该是70块钱左右,也就是一年800,那3万块,约等于不吃不喝40年。
注意了,这还是人均,是你和马云的人均,是潘长江和姚明的人均,实际情况还有可能比一年800更少。
因此,这160套房,卖了整整半年才全卖掉。
而且就在这次之后,商品房形式在京城就给叫停了,改为了公房销售为主的模式。
啥叫公房销售为主呢?
就是让公房的居住者把房子买下来,工龄房龄什么都可以折算,一套房万把块钱吧。
然后拿着这笔回笼的钱再去盖房,分给各单位员工。
“瞧瞧这小区。”
江国庆打量着四周,“这环境,这楼盖得,多现代化?当初要是来这儿买房多好?”
“有啥好的,鸽子笼。”江弦说。
80年的他,尚且囊中羞涩,在商品房和四合院之间先选择了四合院。
不过要说居住舒适程度,那还是商品房更佳,有了江年年以后,江弦这个想法就更加强烈,觉得还是住在楼房里头方便。
虎坊路15号那房子央视和作协还撕得火热呢,他当然弄不到手里,目光就盯上了全京城唯一的商品房。
江国庆给他找了这么久,这才找着这么一家愿意出手的,这房子虽然贵,但房屋产权这一块儿,那绝对是安全的。
从二单元进去,上到三楼,敲开房门,一个戴眼镜身材有点儿矮胖的男人开的门,看着约莫四十来岁。
“来看房子的吧?”
“对。”
江弦递过去手,“同志,怎么称呼?”
“唐哲。”
“哦,我姓江,您叫我江先生就行。”
江弦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唐哲。
他打量唐哲的同时,唐哲也同样上下打量着他。
见江弦气度不凡,穿着还不简单,身旁还跟着个看似秘书的小年轻,便明白这个姓江的人有点实力,身份一定比较尊贵。
于是把门敞开。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