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提前发表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后世那些短剧里霸总无厘头爆宠女主的套路,跟金庸先生一比,弱爆了简直。

    “江旋风?”

    江弦看了眼王濛让他看的版块儿,这个非常醒目的版块儿刊登了一篇报道:

    “香港青年热捧,‘江旋风’席卷全港!”

    “作家江弦所作名为《你别无选择》的中篇在大陆文坛掀起巨浪,这股浪潮迅速席卷香港,被本地媒体称为‘江旋风席卷’。”

    “以某音乐学院作曲班学生为原型,描绘了一群‘不务正业’的天才在僵化教育体制下的挣扎与反叛。

    主角李鸣反复思考退学的情节,马力之死的荒诞象征,以及贾教授与金教授的保守与革新之争,直击青年对权威的质疑。”

    “在香港引发抢购潮,学生群体争相传阅,甚至自发组织读书会讨论书中人物的命运。

    采访中有读者道:‘我们像李鸣一样,在考试与理想间撕扯;马力之死让我们看到体制的冷酷,而董客的投机则像极了社会现实的缩影。’”

    “学者卫建民指出,通过夸张的校园生态揭露了教育体制的僵化,而香港青年从中读到的不仅是文学实验,更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在殖民的迷茫中寻找身份突围。”

    “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在采访时回答:《你别无选择》已成为香港青年反叛精神的文学图腾,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代际,成为一代人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文化符号。”

    “.”

    江弦来来回回读了几遍,这通篇的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

    《你别无选择》在香港火了!

    前不久,作家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一批国内先锋优秀作品集。

    《你别无选择》正在此列。

    这也是香港青年们读到这篇的原因。

    “如果不是我在香港的朋友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这篇会在香港火成这样。”王濛激动的说。

    江弦倒没觉得太意外。

    《你别无选择》的主题,以及的内容,的确和香港青年们的思想相照应。

    因为彼时的香港青年,正经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

    这批青年是迷茫的。

    因为就在去年,经过整整22轮的谈判,我们终于签订了回归条约。

    《你别无选择》之中“别无选择”的宿命感与“必须选择”的叛逆冲动,恰与香港青年对身份认同与自由表达的渴求不谋而合。

    因此,这篇才能够在香港大获成功。

    “‘江旋风’,你要是去香港办一个签售会,排队的人恐怕能排满整个皇后大道!”王濛道。

    “您客气了。”

    江弦自谦的笑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表现得有多激动。

    王濛看在眼里。

    心里那叫一个欣赏。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