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以后,其他人都没由来的生出一团无名火。
“我要给作协写信!他们这么做,是在毁掉一本好刊物!”
“对,写信。”
另一名室友马上响应,“我明天跟隔壁那几个说说,咱们一起给作协写信,《人民文摘》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是啊是啊。”
个头最高的老秦嚷嚷说,“那啥,苏童,你笔杆子硬,这样,你写一份号召,明天咱们贴学校布告栏上去。”
“好主意。”
一宿舍人群情激奋,嚷嚷着要团结其他同学,一起为《人民文摘》鸣不平。
至于苏童,答应下写号召的同时,默默的给明天定下两个计划:
一、买一张《芙蓉镇》的电影票;
二、买一份《人民文摘》。
苏童的宿舍,仅仅是《你别无选择》这篇发行以后的冰山一角。
发行后的几天,《芙蓉镇》稍有些回落的观影热度,又迎来了一波猛烈的爆发。
影院的送片员们都懵了。
他们不是没碰到过大火的片子。
可一般的片子就算再火,在观影热度达到一个顶点以后,就会开始趋于平静。
但《芙蓉镇》不一样。
在热度渐渐消散,观众们观影热情开始下降以后,竟然又莫名其妙的迎来了第二波观影热潮。
这样的结果,也让管意识形态的人傻了。
观众们越是好评如潮,他们就越担心。
观众的思维和领导的思维“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可又拿不出什么办法。
他们担心的重点,不是“社会效果”和“副作用”,而是“导向性”。
1985年,中国电影界有权威的三大奖:
百花奖、金鸡奖和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百花奖、金鸡奖不用多说。
“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是今年刚确定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57年就开始评奖,一年一届。
后来,改了个名,叫“华表奖”。
之前出那么一招恶心《芙蓉镇》,就是为了防着《芙蓉镇》将来评选三大奖项,尤其是今年刚创办的“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
届时,至少能用这件事产生的负面效果来挡一下。
如今看来,这一招似乎没了效果。
哪怕是群叔,在如此热烈的观影热情面前,都得悻悻着作罢。
另一边。
中作协也开始收到大量的信件,其中大多是为《人民文摘》叫冤,也不乏一些个性情中人在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