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了,她这厂干部在厂里面天天请假,不像话,这事儿传出去也不好听,她得帮她儿子爱惜着点儿羽毛。
“江弦呢?”
“江弦同志!”
俩人正聊着,院儿里传来嚷嚷声,江弦琢磨着别是走了个卤鸡,又来了个烧鸡,出去一看是街道委员会的大妈,胳膊上戴个红袖标。
“同志,怎么了?”
“是江弦同志吧?”
大妈看见江弦,一脸亲切的握住他的手,“我啊,是代表咱们街道过来看望您的!”
“哎呀,您太客气了。”江弦反握住她的手,“感谢街道的关心。”
“你的拍的那电影上阅兵仪式的事儿,我们都从报纸上看着了,光荣啊!太光荣了!委员会呢,特地给你们家准备了块儿锦旗!”
大妈从身后的工作人员手上取过一块儿红绸缎的旗子,交到江弦手上,江弦又交到饶月梅手上,饶月梅一张脸乐成了朵菊花。
“感谢街道。”
“是啊,感谢街道的照顾。”江弦热情的和大妈道谢。
“客气了、客气了。”大妈心里也乐。
握住的是写出《高山下的花环》的一双手啊!
沾沾人家的才气,回去以后写宣传口号估计都能利索许多。
“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和街道委员会说,我们就是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大妈顺口就说出了这么一句。
江弦却马上当了真,握住猝不及防的老太太,“那太好了大妈,我现在就有个困难。”
“现在就有?”
大妈完全没想到,有人真是打蛇随棍上,“怎么了?”
“您说我这家里吧,这几天老有不认识的人上门儿,刚才还有个过来的,死乞白赖要我给他发表他的,我怕他带着什么武器,给劝走了,好在人也没什么歹意,您说要是碰上个这儿有点毛病的,那多吓人啊。”江弦指了指脑袋。
“哎呀,还有这种事儿?”
“是啊,我都觉得是不是不能住这儿了,得搬走换个去处。”
“别介!”
大妈急了。
他们这胡同里头,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作家,要是搬走了,那不是少了一号名人么?
“这样,我让街道的同志啊,平时多帮你盯着点儿,一旦发现什么形迹可疑的人物,我们就立刻给他按下来。”
“这合适么,这多麻烦街道啊。”江弦一脸的不好意思,那表情凑在一块儿就是四个字:又当又立。
“不麻烦、不麻烦。”
大妈一脸无所谓,“你们自己呢,平时也注意着儿点,把门关好喽,别随便让人进来。”
“成。”
江弦的心头之患被解决,心情大好,帮他妈把锦旗挂起到墙上,然后披上衣服,准备去《人民文摘》那边看看。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