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刘小庆颇有微词,“你这些词,既不好笑,又写的特别长,一点都不方便记忆,这样怎么行呢?肯定是不行的。”
这年头还没有主持人这种说法。
在后世的电视行业,每个文艺晚会之中都会出现一个固定的主持人来顾全大局,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固定模式。
但只要仔细回忆就能发现,在83年春晚之前,国内电视行业基本没有主持人这种叫法。
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广播员”,电视里的叫“播音员”,晚会的叫“报幕员”。
一切的渊源还要说到马季,他曾经参与了一次央视和广东联合举办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他感慨道:
“如果央视能在除夕夜也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以娱乐性为主,并且穿插主持人活跃气氛,不也挺好的吗?”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春晚导演黄一鹤,黄一鹤觉得特别好,就准备在这次1983年的晚会上,首次设定主持人这一角色。
可是又没有现成的主持人,没人有这个经验。
找央视播音员,这些人大多字正腔圆、风格严肃,肯定和晚会搭不到一块儿。
最后一琢磨,干脆就找相声演员!
中青代的领军人物马季和姜昆。
嗯,晚会时间长,只有两个人肯定不够,最后王景愚和演员刘小庆也加入其中,四人共同主持。
这也就有了这会儿刘小庆的嚷嚷。
“我觉得领导说得对,姜昆就是个说相声的,做主持也太不职业了!”
刘小庆对姜昆写的台本非常不满意。
啰啰嗦嗦,跟说相声似得,而且也没什么意思,搞得整个晚会特别庸俗,特别没品味。
刘小庆对姜昆颇有微词,姜昆心里也委屈,又不能跟女同志对着干,最后眼眶一红。
“导演,我不干了。”
黄一鹤已经忙疯了,他这个导演组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台班子,因为这会儿大伙都是有各自单位的,只需要服从上级工作安排。
就是听说黄一鹤要弄个晚会,人家觉得能过来高兴高兴,就来了,完全没想过什么费用的事儿,都是过来帮忙。
“怎么了?怎么了?”
见主持这儿又闹出幺蛾子,黄一鹤一阵头大。
了解了一下情况,黄一鹤又仔细看了一遍台本。
“怎么了?我觉得挺好的啊,我们的晚会比之前就是要有转变。”
“导演,我觉得根本不行。”刘小庆保持着自己质疑的态度。
也有一些个同志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转变不等于庸俗啊。”
“台本不能弄得跟相声似得。”
“照我看还是找个人来把把关。”
“给审查组的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