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江司令!”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东方》文笔和叙事都有欠缺,读起来难免觉得是魏巍那篇通讯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加长版。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架空历史。

    想到这里,光未然就有些替江弦感到遗憾,在他看来,江弦的很多篇都有获得这一届茅奖的机会。

    就说《米》这篇,论意识流写法,明显要比同样大量采用意识流、蒙太奇手法的《冬天里的春天》优秀的多。

    更何况在当今文学界,《米》是公认的“东方意识流”发轫之作。

    可惜因为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米》甚至没有成功入围。

    光未然不免有些困惑。

    我们的茅盾文学奖,究竟是选最优秀的出来,还是“圈地自萌”?

    他当然也理解,茅奖获奖名额宝贵,不能全给江弦一个人。

    《米》没有入围也是读书班无奈之举。

    但在最终的复审阶段,在从18部入围作品中挑选6部获奖作品的时候,江弦的入围作品《许三观卖血记》遭到巨大的排斥。

    光未然仍然记得最后复审的场景。

    他们这15位评审委员,针对江弦的《许三观卖血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茅奖的评审委员都是巴金、丁凌、冯沐这样文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谁想凭借官帽子和老资格压的其他人服气是不可能的。

    《许三观卖血记》的文学质量,光未然非常清楚。

    因为这篇是他们《人民文学》发行的,并且当时给了特殊待遇:

    “整本刊物只刊登一部长篇”。

    这是《人民文学》创刊以来第一次。

    这也是《人民文学》对这篇的认可。

    但《许三观卖血记》这篇却在最终的复审环节,受到了一些偏左文学家的反对。

    他们以揭示人性“卑微幽暗面”的理由,将这篇拒绝在茅奖的门外。

    这让光未然很是不解。

    这究竟是长篇评选?

    还是左派对话语权和权威性的争夺?

    难道评选不应该单纯从文学角度,而是从文化和社会民生角度来评判作品。

    光未然心里不舒服,可也只能认下这个结果。

    至少江弦的《芙蓉镇》拿到了这个奖项。

    可有时候光未然又想,《芙蓉镇》如果和《许三观卖血记》,和《米》不是同一个作者。

    那这两篇被茅奖拒之门外的,不就埋没了?

    那这些值得捧起奖项的作家,不久寂寂无名?

    除此以外,光未然对《芙蓉镇》没拿到第一的排名也不太理解。

    左派的贺井之给出的理由是:字数太少,是所有获奖作品中字数最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