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奶油小生” (1/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花瓶?花瓶就花瓶吧。”江弦表情微妙。

    郑小龙这三两句话,一股子寒碜味儿扑面而来。

    也是难为这帮搞电视剧的了。

    虽说国内现在电影行业预算也都比较紧张,但相比之下,电视剧行业还真是个臭弟弟。

    至少给专家一个人一个景泰蓝花瓶作抵这话,没哪家电影厂能说得出口。

    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至中期,电视机在国内开始普及,与此同时,国内电视剧行业从无到有开始发展。

    各大电影厂哪能看得起他们。

    觉得这完全就是一草台班子。

    用的机器是各电影厂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工作人员数量加起来不到一百个,筹拍个片子连钱都要不着得四处化缘,最悲催的是,人电影厂好歹有个厂,拍电视剧这帮人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

    创作集体、艺术处、导演室都分设在廉价的招待所和仓库里,被人家拍电影的戏称为“八大处”。

    结果谁能想得到,到了80年代末期,中国电视剧一跃成为了中国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彻底把中国电影踩在了脚底下。

    然后报道的时候就成了:中国电视业从一开始就是得天独厚的,受到dang和政府的充分重视与特殊关爱

    这时候拍电影这帮人还真急了,联名向上级反映:你们也太特么偏心了,你看我们电影行业都成什么样了,当初为啥不制约着点电视剧的发展呢?

    脸都不要了!

    视电视剧为制约电影的元凶,甚至要求出台政策限制电视剧的发展,但从来都不考虑考虑自己的问题。

    江弦把这事儿答应下来,又拖着郑小龙打听了会儿《红楼梦》的事情,毕竟具体的拍摄,他也就只知道个陈晓旭。

    记得王扶林嫌弃陈晓旭不够漂亮,结果几亿观众都对她念念不忘。

    后世一帮沙雕网友还把她评为“透支了东北三百年的温柔”。

    郑小龙叨叨说:“您也知道,《红楼梦》角儿多,我那天听王导聊,好家伙,要找一百五十多个演员呢,阵仗比拍电影都大。”

    “嚯,这么些人?”

    “可不么,您说这150个演员就是150号人,得凑几个电影厂的演员才能凑够呢?”

    江弦当然知道,后来《红楼梦》整的是自荐式海选。

    当时全国各地有上万人应征,成了现象级。

    除了自荐,为了这150个演员,《红楼梦》剧组还跑遍各大城市的艺校、剧团、文工团,去了皮鞋厂、手表厂、化工厂,甚至在街头拦住路人,最终从上万个人里选出了这么150名演员。

    这才拍出来这么一部经典。

    后世再拍《红楼梦》,就不说剧本啥的,选角哪还有这么用心?

    说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选,结果连学校都没走出去,直接就是校长推荐。

    江弦回到家里,正好碰见朱琳和江珂一块儿回来。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