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啥带子?”江弦问。
“你自个儿挑。”
江弦非常娴熟。
“日韩的有不?”
“没。”
“那欧美的呢?”
“没。”
“港台的总有吧?”
“有!”
那人很热情,“邓丽君的你听不?邓丽君现在最流行了,你去广东那边儿打听打听,谁不听邓丽君。”
没错,所谓黄带当然是音乐磁带,邓丽君更是此中名家。
江弦曾经看过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的一本书,就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像什么《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蔷薇处处开》.都在书里被标记为黄色歌曲。
由邓丽君重新演绎的《何日君再来》在其中更是被列为典型中的典型,属于得偷偷摸摸听的国语小黄歌。
这也不至于大惊小怪。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江弦作为一个后世人,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可悲,也不觉得有什么可笑。
毕竟这样的局限性,哪怕在后世他的时代也依旧存在。
江弦挑了几盘带子,利利索索完成交易。
抱着大盒子小盒子和朱琳一块儿回去。
回家以后,他动作麻溜关进门窗,拉上窗帘。
朱琳看他这么自觉,心里非常满意,放下东西,配合的回到卧室。
结果在床上坐了半天,都没看着江弦他人。
喊他几声都没回应,她一翻身,趿拉着拖鞋来到客厅,发现江弦脑袋上戴着个耳机,正是从日本买回来的索尼walkman,也就是随身听。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江弦听着这首邓丽君重新演绎的《何日君再来》,声音极具邓丽君的特色,非常干净空灵。
在《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当中介绍道:
“这首歌是旧社会舞女劝客人喝酒时所唱的,近些年被资X主义女歌手重新演绎,是典型的黄色歌曲,宣扬色情淫秽颓废内容,腐蚀人们心灵,是人民群众的精神腐蚀剂.”
“不就是首歌么。”江弦嘀咕着,从卡带里取出磁带。
磁带不是原版带,是拿空白带翻录出来的,没有封皮,只在上面写了些数字作为标记。
江弦把录音机放好。
回头谢晋会来京城挑演员,不过电影拍摄场地还是在前线。
没错,《高山下的花环》就是在前线拍的。
江弦还记得曾经讲过有人在《花环》的评论区吐槽,“战争镜头拍的也太烂了,假的一批,战士从战壕冲出去冲锋还要先打个滚,莫名其妙的好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