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比起丢了小命,这样被扇一巴掌的惩罚已经让他们很庆幸了,至少他们从这次足以杀死他们的事件中活了下来。
“唉,知足吧。”
“你说说这个许非,这人逮着咱们杂志对付干啥?”
“就是,莫名其妙的。”
《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对许非的怨气达到了顶峰。
完全可以说,整改的这一巴掌,就是许非扇到他们脸上的。
这事儿那是越想越气。
《读者文摘》分明和这个许非无冤无仇,居然给他们搞这么一出,让他们平白无故吃了这么大一个亏。
这人也太欠了!
可是他们又没这许非的任何信息,连个还手的招数都没有。
编辑们骂骂咧咧,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很快又收到一封信,这封信来自香港,署名同样是《读者文摘》。
为什么出现两个《读者文摘》呢?
因为此《读者文摘》非彼《读者文摘》。
这是美国的《读者文摘》。
1922年创刊的一部月刊,之后陆续出版世界各国文字版,逐渐成长为全球读者最多的杂志。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
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
在60年代,《读者文摘》的国际中文版创刊,在香港和宝岛省两地都有出售,首任总编辑是文豪林语堂的女儿。
这个国际中文版的《读者文摘》,也少量的进入了中国内地,在内地发行。
可惜水土不服。
每期刊印数只有数百本,没产生影响力,也赚不了钱。
甘肃的《读者文摘》,收到的这封信正来自于这个美国版的《读者文摘》。
对方以遵守国际版权公约为由,禁止他们甘肃的《读者文摘》继续使用《读者文摘》这个名字。
编辑部的人看完这封信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先是被勒令整改,现在名字都不能用了?
妈的,是不是触着扫把星了?
不然怎么这些个糟心事儿就全都凑一起赶着趟来了?!
“这个国际版权公约是什么东西?”
“查过了,瑞士政府发起签署的公约,简单来说就是国际之间的版权保护,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作者的权益。”
“主编,这怎么办?咱们难道改了杂志名?”
“不能改!绝对不能改!”
有编辑极力反对,“这个时候改名,等回头整改完,谁还知道我们是原来的那个《读者文摘》。”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