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再气茅台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们就是不想事情再扩大,这才答应江弦,愿意往南方调12吨茅台酒。

    结果现在酒调了,“气死茅台”这四个字的知名度反倒又因为《广西文学》的转载增长了一波。

    可他们又不好撤回调酒的决定。

    毕竟上级有很多领导很重视这件事情。

    而且他们茅台厂也对此事件大加宣传,还惊动了几家国家级的纸媒。

    首先是《光明X报》刊发了长篇通讯《“花环”下的风骨——江弦》,文中报道了江弦这位当下文学界最瞩目的明星,主要对他和茅台共同促成12吨茅台调往前线一事进行了宣扬和褒奖,评价道:

    “《花环》的成功昭示着,作者决不能失却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风骨,江弦同志胸怀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因而《花环》并未失却军事文学的魅力,文章闪耀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泽”

    《解X军报》旗帜鲜明,立刻同《人民X报》一起转载了这篇文章。

    上面几位大哥都领头了,各地小报登时纷纷跟风。

    如此这般轮番轰炸,前赴后继,江弦的声望一时间被推至顶点。

    这也致使在文联在讨论决定新一届“专业作家”发放资格时,最年轻的江弦没有受到任何一人的反对便顺利评审为京城市文联专业作家资格。

    有编制,文联还给发工资。

    一时间,江弦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报纸的采访、刊物的索稿、大学文学社团的讲课邀请、剧团的改编洽谈一系列麻烦事也接踵而来。

    他被干扰得够呛,推诿搪塞,不胜其烦,四处东躲西藏,最后干脆拿着介绍信坐上绿皮火车,去南方看望媳妇儿。

    小别一段时间,望着窗外一望无垠的平原,江弦也有些思念起了朱琳。

    火车行驶的还算快,不过一到山东境内就慢了下来。

    没错,山东。

    《少林寺》虽然拍的是嵩山少林,不过大部分取景地都不在河南嵩山的真少林寺。

    为啥呢?张鑫炎当然去过少林寺了,去了一看,好家伙,寺里连一条能走的路都没了。

    野草齐腰,非常荒凉,只剩一个山门。

    也别说什么少林武僧了,全少林上下只有十几个70多岁的老和尚。

    因此,《少林寺》的很多景色并不是在少林寺拍摄的,而是在全国多地景点实地拍摄,最终由几处景观组合而成。

    山东济南的灵岩寺就是主要的取景地之一。

    江弦抵达以后,坐着车抵达剧组所在地,还没放下行李,听着片场有戏看,就直接过去了。

    片场相当热闹,好事的群众们围在外面,墓塔林里头摄像机正运转。

    江弦站在旁边儿看了一会,看着个相当英武的演员,算是个美髯公,肌肉精壮,满脸胡子,这会儿正提着剑,领着一帮小弟。

    “追!”

    江弦琢磨半天,想起来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