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小说的合成方向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调子,“我们这个文学馆,应该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来建设。

    就拿日本来举例,我上次随团访问日本,看了他们的文学馆。

    他们有一座相当完备的近代文学馆,其中收纳了日本近代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资料,每个礼拜,馆里都会举办活动,吸引日本的小孩子过来领略他们那些文学工作者的风采。

    我们还注意到,日本甚至有为一些专门的作家建造的文学馆,可以见得,我们的这座邻邦,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热情积极的做着文化传承方面的事情。

    而我们国家,从‘5,4’以来,文学作品精彩纷呈、浩渺如烟,我们在改开的同时,难道不也应该注重起对这段文化的传承?”

    时间短暂,江弦不好说的太深,简洁而快速的介绍,也不着急给出评判,只道:

    “你继续说。”

    江弦顿了顿,讲道:“巴金同志说的过一句话,西方社会对于我们的文化是陌生的,对于中国人心灵的美丽也是陌生的,有了这样一个文学馆,以后全世界的人都能来到京城,见识中国人民美好的心灵。

    这对我们的文学也大有裨益,我们多少的作家,写作总带着一股小家子气。”

    “小家子气?”

    “这种小家子气的来源,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作家的见识、阅读都太少了。

    我认识一个作家,大家看了他的文章,都夸他语句很简洁,他笑了,他说他那哪是简洁,写的简洁是因为他认识的字太少了!

    他说,在过去的时间里,他的所有阅读都来自于家里的红书。

    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我们仍然缺少这样一个地方,给我们提供充沛的信息。”

    江弦是忽然被通知过来的,但这些话就像早已有了腹稿,几乎是脱口而出。

    他这还是收敛着讲,并不展开,只说干货,只讲重点,最后说:

    “我在日本发现,文学馆是他们文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

    有了这样一个文学馆,给我们的文学理论家提供更大的空间,势必能促进将来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

    “需要给什么支持?”

    “钱可以由作家们出,我和巴金都可以捐款出来,我们只需要把房子问题给解决了。”

    “房子?”

    这年头房子也是大问题,老百姓的房子都紧张的不行,更别说能供文学馆使用的房子了。

    江弦试探性道:“我勘察过,西三环路边上有一片房子.”

    “西三环路边上?”

    冯沐听见这话,琢磨了一会儿,想到一处地方,询问道:“万寿寺西院?”

    江弦点点头。

    万寿寺西院,是京郊的大庙,满清的几朝皇帝都在这儿替母亲做过寿,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大概五千平,使用面积再缩减一半,两千五百平不到。

    而且这里刚经历了一场焚去三座大殿的大火,里面那是断壁残垣、枯树荒草,能供以使用的房子就更少,目前是总政歌舞团驻扎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