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 (2/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的《四世同堂》也仅有前面的八十七章,少了后面的十三章,在美国和日本反而能看到完整的英译本和日译本,主要是连载的时候原稿被毁了,还是后来从英文稿补全了这十三章。

    “作家江弦的新?”张艺谋听得好奇,从手绢里掏出几角,“同志,这期《人民文学》麻烦给我也来一份。”

    营业员嗑着瓜子,“可是让你买着了,这都最后一册了。”

    张艺谋接过册子,一看,封面上就印着标题

    ——《许三观卖血记》

    卖血?

    张艺谋来了兴趣。

    因为他也卖过。

    这事儿是老谋子亲口承认的。

    那大概是五六年以前的事了,他玩了几次表哥的相机,对摄影有了兴趣,卖了三个月的血,靠着那会儿在工厂里上班每个月四十块的工资,加上青年工人每次献血的二十块的补助,终于攒下一百八十多块,买了一台当时的海鸥4型相机。

    回到宿舍,张艺谋把鞋一脱,盘腿坐在床上,看起这篇。

    他有个不良习惯,穿鞋不爱穿袜子,这会儿冬天还算是稍微有点异味儿,到了夏天,他穿双胶鞋不穿袜子,一脱鞋那叫一个窒息,陈皑鸽深受其害。

    翻开这期《人民文学》,目录前所未有的简短,稍微一翻,第一页就是首页。

    显眼的“许三观卖血记”几个大字,下方还有一段编者按。

    张艺谋平时自诩文艺青年,常阅读《人民文学》,知道他们编辑少有写编者按的习惯,登时忍不住好奇的读了下,第一句便是:

    “江弦的这篇是塑造英雄的,他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光未然”

    张艺谋一阵惊讶,光未然的名字谁不知道?这样的人物居然给这篇文章写了句评价,而且评价还这么高?!

    他接着往后看去,编辑部先是介绍了法国的“新”流派,几年前,塞缪尔·贝克特因“以一种新的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新”已经得到了西方学界的认可,从而使它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中的一项经典。

    江弦是擅于尝试新文学风格的作家,不落后于西方文学思潮,创作了这篇,在此文中,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他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许三观荒诞而平凡的一生。

    张艺谋这会儿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声势浩大,来势汹汹。

    《人民文学》这样前所未有的全力推出一篇,给出评价、待遇如此之高,这说是亲儿子都不为过。

    要知道《人民文学》基本上只刊登短篇,几乎看不见中篇的身影,更别说长篇了。

    结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江弦的一部长篇完整刊发了出去。

    张艺谋不是文学界的人,都能隐约察觉到,不管这篇是优还是劣,文学界必定都会给出最剧烈的反馈,毕竟这可是“中国文学第一刊”。

    带着强烈的好奇,他的眼神深深杵进了这册刊物。

    一晃就到了傍晚。

    “张艺谋,给伱介绍一朋友。”同一个宿舍的室友顾长卫领着一小伙儿进来,“姜小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