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三多先生”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整篇创作谈看过,他轻轻把稿子放回桌上,又想到这是江弦一晚上,甚至还改了一篇稿子之后所作的创作谈,忍不住唏嘘感叹。

    “江弦这样的作家,真是‘才思敏捷,倚马可待’。”

    “道怡同志,他这样写,不会再出事儿吧”王扶比较担心这个。

    崔道怡想了想,“那人应该是不敢再有动作了,我听光老透露,这次是夏公替江弦说了话。”

    “夏公?”

    王扶脑袋里零碎的信息噼啪拼凑,模模糊糊有了猜测,又不确定。

    “夏公的话在贺井之面前好使么?”

    崔道怡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小声道:“是那位同志,听人讲了江弦的《铜钱街》以后说了句话。”

    “那位同志?”

    王扶双眸不自觉的放大,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说了什么?”

    “不就是个高更?你让他写就是了。”王扶一脸激动的给江弦透露。

    江弦颇感意外。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风云突变的原因,居然是这位同志为他说了这么一句。

    倒也不奇怪这位同志能听出是高更。

    《月亮和六便士》写的确实就是法国画家高更的人生经历,江弦即便本土化,故事当中也难以抹去高更的色彩。

    而众所周知,1920年他曾留学法国,在巴黎勤工俭学,思想理念深受法国影响,最爱羊角面包。

    高更生前无人问津,1903去世以后恰巧在法国名声大振。

    这就全对上了。

    想到去东京以前,巴金曾经把他的《铜钱街》和首都机场的泼水节壁画并作一谈,说他的文章,和袁先生的那幅画,都是改开标志性里程碑。

    江弦当时只觉得是句玩笑。

    如今有了这位同志的话,看来这个改开里程碑的名头,他还真是要被迫坐实了。

    “振开?”

    “江弦。”

    回到虎坊路15号,江弦见到赵振开在楼下徘徊,一张标志性的苦瓜脸上满是愁云。

    他嘴唇虚张两下,江弦知道他想说什么,拍拍他的肩膀。

    “我听说了,上楼。”

    今年10月,《今天》杂志被迫停刊,繁荣一时的朦胧诗派终成泡影。

    为自救,《今天》发表了《致首都各界人士的公开信》。

    赵振开为了《今天》杂志复刊一事多方奔走,未果,反而遭到了文化界的剧烈批评。

    江弦拎把椅子给他,看他一眼,“喝点水还是喝点酒?”

    “喝点酒吧。”赵振开挤出一抹笑。

    “我这儿洋酒,还有虎骨酒,二锅头,咱喝哪种?”

    “就喝二锅头,其他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