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收编江弦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如何?”

    “文学性极强,你的笔触很深,挖掘人性也很深。”王濛唏嘘着说,他至今回想想起《米》这篇,都觉得杀气腾腾,“你给我交上来了一份沉甸甸的作业!在33名学员里面,你是写的最好的。”

    “您过奖了,王安忆同志的那篇文章也不错。”江弦连忙客套。

    “安忆同志和你相比,还是有很长一截路要走的,相信她看过这篇以后也会认同我说的这点。”

    “.”

    江弦露出腼腆的表情,没接这个话茬。

    王濛沉吟片刻,“枫杨树村是什么地方?”

    “不是什么地方,是我虚构的一个地名。”江弦解释说。

    实际上,枫杨树村是苏童作品里常用的地名,爱看他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枫杨树村满村罂栗(粟)飘香,还有一个地方叫香椿树街,香椿树街是城市的缩影,枫杨树村则是农村的代表。

    “你以前接触过意识流?”憋了半天,王濛还是忍不住问。

    他仍无法相信,江弦仅听了些他讲的东西,便能将意识流运用的这样完熟得体?

    这学习能力也太夸张了。

    不过江弦也早便备好了说辞,“我以前就在《外国文艺》上阅读过国外的意识流。”

    《外国文艺》是上海那边的一本双月刊,是一本介绍当代外国文学为主旨的纯文学刊物。

    “我说嘛。”王濛宽慰不少,又很快难过。

    《外国文艺》又何尝不是他热衷于阅读的一本刊物,他却依旧没办法创作出意识流的长篇。

    “你之前写过意识流作品?”

    “没写过,第一次写。”江弦诚实的说,他也必须诚实,王濛要看他以前的意识流习作,他可交不出来。

    “第一次就写的这么好!”王濛露出艳羡之色。

    要知道江弦写的可是长篇!

    王濛感到震撼是必然的,这和大环境也有关系。

    八十年代初,只有少数作家进行意识流方面的尝试,而到了八十年代末,连初事创作不久的青年作家也能运用熟练。

    “江弦,你如果没什么异议,这部我可以联系人帮你出版。”王濛开口道。

    “我当然没什么异议,不过我想在人文社出版。”江弦想到了李景峰。

    上次稿酬标准重新制定的事,李景峰送他那么大的人情,他总要给他还上一次。

    “我只是帮你接洽,一切肯定还是要尊重你的意愿。”

    王濛顿了顿,停下脚步,满脸诚恳,“还有件事。”

    “你讲。”

    “你是京城本地的作家,又是中作协的会员,理应进入到咱们《京城文艺》的队伍。”

    “当编辑?”

    这事儿李清泉就给江弦说过一次,不过他婉拒了,“王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80.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