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投入大,另一方面,对于汽车工业的转移,很多国家也看的很重,比较谁都知道,这玩意儿是能快速提升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
“你想要从英国拿到汽车技术?”
包钰刚这时候认真的冲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没错,伯父,我觉得现在是个机会。”
“英国曾经是汽车的发源地,但是从二战以后,英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快速衰弱,直到现在。”
“现如今,整个英国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利兰公司旗下,而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亏损,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既然要从英国拿到汽车技术,李长河这两年当年有过认真的研究,也慢慢的知道了,为什么英国要私有化汽车技术,说白了,亏损太大了。
二战后,为了应对崛起的米国汽车和东瀛汽车,英国汽车界开始了一种很神奇的操作,那就是并购。
不断地收购其他的汽车品牌,然后做大公司,抢占市场。
这种并购发展到六十年代,整个英国,就剩下了两家车企,一家是利兰公司,一家是英国汽车公司。
然后这种并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两家车企还是亏损,索性一合计,继续合并吧。
于是乎,利兰汽车合并了英国汽车公司,从此在英国一家独大,成为了整合了绝大部分车企品牌的超级巨无霸。
利兰旗下不只是家用汽车,也包括了卡车,巴士,机械特种车辆等各行各业的35个汽车品牌,然后这亏损成了超级巨无霸。
利兰公司一看没招了,找英国政府,当初是你让我合并的,现在怎么解决吧?
然后英国政府不能坐视利兰公司破产,索性就把它收购了,让利兰汽车变成了国企,不止如此,还宣布八年内投资十亿英镑扶持利兰汽车。
这事是英国政府一九七五年办的,那时候还是工党执政。
然后如今已经过去七年了,英国政府投入的英镑几乎都打了水漂,而利兰汽车如今情况更糟糕了。
不过就李长河得到的消息,起码目前为止,英国政府和撒切尔夫人那边还没有私有化利兰的准备,对他们来说,或许利兰还能挽救一下,亦或者利兰还不到破产的时候。
但是李长河等不及了,因为他很清楚,等到英国政府真的宣布私有化利兰的时候,李长河很可能吃不上肉了。
毕竟那时候,福特,奔驰,宝马这些巨无霸都会盯上利兰,李长河对这些汽车巨头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而且等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李长河的重心也很难放在汽车行业,毕竟不管是东瀛还是苏联,那会可都是即将迈入膏肓了。
所以对李长河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先下手为强,现在或许就是个机会。
“伯父,我觉得,以你跟撒切尔的私人交情,我们是有机会获得利兰之中的一个汽车品牌的,但是这是在利兰大规模出售的前提下。”
“现如今利兰没有出售的意图,我们不能贸然开口,我觉得这个时候,用港督府做跳板,或许是很好的办法。”
在英国政府没有明确私有利兰汽车的前提下,李长河如果贸然上去找英国政府买汽车品牌,那肯定是相当冒失,即便是包钰刚跟撒切尔关系不错,这种交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