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一个港口,专门用于双方进行民间的交流和贸易。”
“南华共和国的人民也有很多亲人在中原,他们寄回来的外汇在中原根本无法使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双方一起解决。”
“我们双方还可以进行中南文化交流,比如共同研究简化字。”
顾维钧听完后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可行。
“详细说说,中日民间贸易协议这件事。”
随后先生详细的向顾维钧说起中日民间贸易这件事,并希望解决南华和他们在边境紧张对峙的问题。
1952年6月,中原的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促会)与日本高良富、帆足计、宫腰喜助三位国会议员签署贸易协定。
规定中原和日本双方进出口总额各3000万英镑的货物,采取同类物资易货贸易,如中原出口煤炭、大豆,日本出口钢材、机械设备。
1953年10月,中原代表与日本国会议员促进日中贸易联盟代表团的团长池田正之辅正式签署中日贸易协定。
在今年,中原贸易代表团更是访问日本,与日方签署协定,并提出设置常驻商务代表机构。
顾维钧听到这里后说道:“也就是说,你们和日本的贸易是以货易货的。”
先生说道:“没错,我们和日本交易的商品互补性很强,这样的贸易对交易的双方都有利。”
“我们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包括煤炭、铁矿石、大豆、生漆、蔺草席、中药等,这些商品都是日本所需要的。”
“日本主要向我们出口工业制成品,包括钢材、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纺织机器等,这满足了我们工业化的需要。”
顾维钧发现这种互补性贸易让中原和日本都获得了经济利益,中原获得工业原材料与技术设备,日本缓解了资源短缺的压力。
至于为什么没用美元结算,顾维钧知道这是鹰酱对中原禁运的结果,而且中原新政府手里的美元外汇估计也不会很多。
先生继续说道:“南华也不用太过担心鹰酱方面的压力,日本已经为你们打开了一个缺口。”
顾维钧不置可否,鹰酱允许日本和中原进行民间贸易,是符合鹰酱的战略。
“貌似南华并没有中原需要的东西吧!”
“南华共和国和一样,都是刚刚开启工业化不久的农业国,而且中原的面积比南华大多了。”
顾维钧对这方面不怎么了解,按照他的了解,南华共和国是一个小国,南华的一五计划只完成了最基础的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根本不能和日本比。
先生说道:“南华共和国可以用化肥、钢材、橡胶和我们进行交易。”
先生对于南华的化肥特别重视,南华的钾盐据说达到10亿吨,而中原的钾盐只有一亿多吨,更重要的是南华的人口不到4000万,而中原的人口已经达到6亿了。
“听说贵国在琅琊(西贡\/胡志明市)投资3亿美元建设了一座年产100万吨的钢铁厂,这座钢铁厂煤炭和铁矿石这类原材料都来自海外,而琼州岛就有丰富的铁矿。”
他知道这座钢铁厂对南华政府来说非常重要,就中原的武钢一期工程来说,投资建设一座年产120万吨—150万吨的钢铁厂的费用,就高达11.7亿元人民币,按1955年的官方汇率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