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会议3(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戴着深度眼镜、头发花白的老者,水利部的技术权威傅教授,扶了扶眼镜,

    谨慎开口:“各位同志,关于苏北治碱的规划,我仔细看了。

    ‘水来盐去’的思路是对的,但具体方案,我认为有些细节值得商榷。”

    他指向带来的地图,“报告里强调‘引水洗盐’,大量引入长江、洪泽湖的淡水,这固然能降低土壤盐分。

    但苏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如果只注重‘引’,而忽视‘排’,洗下来的盐分没有出路,很可能只是把盐从地表赶到了地下,

    或者淤积在河道下游,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引发次生盐碱化!

    这在国际上是有失败先例的。

    我认为,排水工程,必须与引水工程同步,甚至要先行。否则,可能就是劳民伤财,治标不治本。”

    农业部的负责人紧接着发言,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

    “傅老的担心很有道理。

    我还要补充一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会占用大量农田,移民安置也是个难题。

    而且,报告中提到‘稻麦轮作’,想法很好,但水稻是高耗水作物,

    在苏北这种蒸发量大的地区,如果灌溉管理跟不上,极易导致土壤再次返盐。

    我认为,初期应该更稳妥,以耐盐的旱作物为主,比如棉花、甜菜,搭配绿肥如田菁改良土壤,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全面铺开水稻。”

    会场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烟丝燃烧的细微声响。

    各种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被摆在了桌面上。

    这时,主位者并没有直接反驳任何人的意见,而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同志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实际,也很尖锐。

    傅老担心的次生盐碱化,是科学问题,必须重视。

    农业部同志强调的稳妥推进,符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

    治碱如治病,诊断不清,不能乱开方子。”

    他随即做出明确指示: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朝阳同志向北平求援,这不仅仅是为了要支持,更是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必须正视和解决的课题。

    苏北的问题,是我们在恢复建设过程中,千头万绪难题的一个缩影。

    有些问题,地方同志看得清楚,但解决不了;

    有些问题,则需要我们站在全国的角度,帮他们看得更远,想得更周全。”

    他的目光转向水利部的同志,语气坚决:“傅老提出的排水问题,一针见血,只灌不排,等于把盐闷在锅里,后患无穷。

    这不是小修小补,这是关乎工程成败的根本性原则。

    水利部在组建专家组时,必须将‘排水’置于与‘引水’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作为首要技术课题进行攻关。

    我要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490huohongniandaidexianweishuji/read/97/65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