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盐随水来,水去盐留’,‘拒咸蓄淡,引水洗盐’,这说到了点子上!
这不是蛮干,是有科学依据的。
而且,他提出的‘系统治理’、‘以煤换粮’,都展现了很强的统筹能力和现实可行性。
如果我们华东局因为畏难而扼杀了这个可能改变苏北命运的计划,将来会不会后悔?”
“我认为,完全搁置会寒了下面前线同志的心,也不利于长远。
但大规模全面铺开,困难也很多。
是否可以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
我们华东局,原则同意将其列为‘华东区域农业综合治理重点试验工程’,给予有限但关键的支持?”
负责经济的书记并未被完全说服,他立刻反驳:
“科学依据?可行性?
我承认他们的想法很好。
但现实是,各方面物资我们也很紧张,难道要挤占其他地区,甚至影响前线的供应计划吗?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会场一时陷入了僵持。支持者看到了长远的战略价值和创新的思路,反对者则紧盯着眼前残酷的资源约束和潜在风险。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持会议的第二书记,等待他最终的拍板。
第二书记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他综合了各方意见,一锤定音,言语中带着果决与气魄:
“好了,意见都听明白了。
我看嘛,这个工程,值得搞!
陈朝阳有这个胆魄,我们华东局就要有这个担当,不能因为朝鲜在打仗,我们家里就吓得什么事都不敢做了。那不是我们军人的风格!”
他拿起这份报告,轻轻拍了拍:“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静态地看,要动态地看;
不能孤立地看,要联系地看。
朝鲜战争要打赢,国家的长远建设也不能停步。
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
朝阳同志和汉东省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没有单纯等靠要,而是提出了‘以煤换粮’‘系统治理’的办法,这本身就体现了难能可贵的主观能动性。”
他做出了决断:
“我的意见是:同意,列为华东区域重点工程,但有条件、有限度地支持!”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道:
“第一,在我们华东局权限内,从计划指标里,挤出一部分水泥、木材和工程器械,优先调拨给苏北工程。
这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把台子搭起来。
第二, 从上海、京州的水利部门和高校,抽调专家组成技术顾问组,常驻苏北指导。
要把科学精神贯穿工程始终,避免蛮干带来的损失。
第三,为他们与周边省份的‘煤粮协作’提供信用背书,并协调部分银行为其提供短期周转贷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