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啥叫因地制宜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出的教学,让在座的同志们真正理解了接下来要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所在……

    他略微停顿,让这个宏伟的目标在与会者心中激起回响,然后话锋一转,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沉稳中又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

    “所以,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把盐碱地变没!”

    陈朝阳斩钉截铁,

    “我们的目标,是要在这片被判定为‘不毛之地’上,构建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农业生态系统!

    让水里有鱼,田里有稻,地上有棉,林中有鸟,村里有余粮,口袋有余钱!”

    “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挖河修闸是远远不够的。那只是为我们的事业搭起了一个‘骨架’。

    我们必须要有‘血肉’,要让这个系统活起来,转起来!”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

    “因此,我在这里正式提出我们治碱工作的一个核心指导原则——要对‘林、田、水、路、村’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水’是命脉,是前提,我们刚才已经重点讲了。”

    “‘田’是基础,是目标,我们要根据水情和土质,宜粮则粮,宜棉则棉,宜草则牧。”

    “‘林’是屏障,是保障!”

    他着重强调了这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我们要在河道旁、海堤边、盐碱重的荒地大规模植树造林,特别是耐盐碱的刺槐、紫穗槐等。

    树木的根系能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我们的水利设施;

    树叶能作绿肥,改良土壤;

    枝条能解决部分燃料问题。

    这叫‘以林固水,以林养地’。”

    “‘路’是血管,是纽带!”他继续阐述,

    “我们的道路要配合渠系来修建,确保机械能进场,物资能流通,农产品能运出。路通,则血脉通。”

    “‘村’是根基,是归宿。”

    最后,他指向规划的终点,

    “我们的村庄布局要科学,要避开蓄洪区、行洪道,要靠近水源和耕地,要便于管理和发展。

    我们要让乡亲们在一个安全、便利、有希望的环境里生活。”

    他总结道:“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我们必须打破过去‘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旧思路,建立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的治碱事业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才能真正造福子孙后代!”

    “同志们,蓝图绘就,这是一场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百年大计。

    但我更要强调——百年大计,重在此十年。

    未来十年,将决定这片土地是被“盐老虎”永远吞噬,还是被我们驯服,变为支撑国家建设的万顷良田、平原粮仓。”

    他双手按在桌面上,身体前倾,目光扫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490huohongniandaidexianweishuji/read/97/65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