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5章 “军事车间”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战争的传统嘛!”

    郑春秋拿起一个样品,用指甲划过表面,又对着光线仔细观察,眉头紧锁:

    “赵主任,机械科学不同于战场冲锋。

    基础工艺是根基,根基不牢,批量生产越多,浪费越大,隐患也越大。

    这表面看似‘次要’,却直接关系到零件的疲劳寿命。

    这不是战损,这是可以避免、科学的代价。”

    陈朝阳走向一台正在加工同类零件的车床。

    操作机床的是一位老师傅,神情专注,但眉宇间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焦虑,额头上也沁出细密的汗珠。

    “老师傅,这新图纸,看得那么吃力吗?”

    陈朝阳微微提高嗓音,俯身靠近,在机床运转的轰鸣声中,他的询问依然清晰。

    正在操作车床的马老师傅闻声转头,见是陈朝阳,急忙停下机床,擦了擦手上的油污,略显局促地搓了搓手。

    “陈书记,”他摘下老花镜,指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眉头不自觉地皱成了川字,

    “不瞒您说,这新图纸……是精细,比从前那些个示意图讲究多了。

    就是这些个弯弯绕绕的符号,这个公差那个光洁度的,看得人眼花。

    赵主任要求我们这个星期必须‘攻克难关’,全部按新标准交货…压力有点大,就怕手一抖,又出废品,拖了车间的后腿。”

    陈朝阳又连续询问了几个工人,得到的反馈一致: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压力”,生怕自己成为“掉队的那一个”,

    但对于新标准背后的原理和重要性,却普遍懵懂,只是被动地执行着“命令”。

    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了。

    赵喜奎并非抵制改革,恰恰相反,他无比渴望在这场改革中证明自己,证明他带的兵才是最能打的。

    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纯粹的军事指挥官。

    他将复杂、需要激发个体创造性和科学严谨精神的技术革新,简化成了一场只需服从命令、猛打猛冲的“军事行动”。

    他追求的是形式上的“服从”和统计报表上的“达标”,却无形中扼杀了技术扎根所必须的耐心、钻研和民主讨论的氛围。

    陈朝阳把赵喜奎叫到车间相对安静的角落,语气平和,但每一个字都敲在赵喜奎的心上:

    “喜奎同志,你的决心,你的执行力,你带出来的这股子不怕困难的劲头,我都看到了,这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赵喜奎脸上刚露出一丝欣慰,陈朝阳的话锋随即一转:

    “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三车间的同志们,只感到泰山压顶般的压力,却没有一车间、二车间那种主动钻研、热火朝天的学习劲头?

    为什么在考评小组人选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你首先想到的是‘领会意图’,而不是‘技术顶尖’和‘群众公认’?”

    赵喜奎张了张嘴,想解释他的良苦用心。

    陈朝阳抬手制止了他,目光看向车间里那些忙碌却沉默的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490huohongniandaidexianweishuji/read/97/65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