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从昌平到汉东(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化,成为华北工业的一面旗帜。

    不舍得,是真的不舍得。

    但是……罗重文的脑海里又浮现出陈朝阳的身影。

    那个在昌平就敢想敢干、锐意改革的年轻人,如今在汉东独当一面,面对的却是比昌平复杂十倍、沉重百倍的烂摊子。

    他信中那句“常感力有不逮,独木难支”,绝非虚言。

    一个省委第四书记、工业厅长,还挂着军事学院的教职,身上的担子确实太重了。

    他提出的那个“军民融合”构想,罗重文也有所耳闻,确实是一个富有战略眼光的大思路,但如果缺乏顶尖的技术专家将其落地,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

    而且,陈朝阳有句话打动了他——“未来或可惠及整个华东乃至全国”。

    郑春秋在昌平的成功,毕竟是在一个专区的尺度上。

    如果他能去汉东,在一个工业基础更薄弱、挑战更大的省份,帮助陈朝阳将那个宏大的构想实践出来,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积累的经验,价值将不可估量。这确实是从更大局的角度考虑。

    “唉……”罗重文轻轻叹了口气。

    他拿起笔,在陈朝阳那封公函上沉吟片刻,最终落笔批示,字迹沉稳有力:

    “情况已知。

    郑春秋同志确为难得之技术兼管理复合型人才,于昌平工作至关重要。

    然考虑到汉东省工业建设任务极端繁重,陈朝阳同志肩负责任重大,确需强有力之技术支撑。

    为支持兄弟省份工作,从全国工业布局大局出发,同意此调。

    请组织部及昌平专区地委,妥善安排郑春秋同志工作交接事宜,并做好后续接替人选安排,确保昌平工业发展势头不受大的影响。

    望郑春秋同志赴任后,能充分发挥专长,为汉东工业振兴做出突出贡献。”

    批完,他按响了呼叫秘书的铃。

    “按照这个意见,给汉东省委和陈朝阳同志正式回复。

    另外,以我的名义,给郑春秋同志打个电话,先跟他通个气,说明情况,也代表华北局感谢他在昌平的卓越贡献,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再立新功。”

    秘书记录后离开。

    罗重文再次看向窗外,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落在了那片正在艰难转型的汉东大地上。

    “朝阳啊朝阳,我可是把最好的技术帅才给你送过去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别让我失望,也别让郑春秋同志这身本事,埋没在那摊子烂泥里。”

    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割爱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期待和决断后的释然。

    四月初的汉东省委会议室,春寒尚未完全褪去,但室内气氛却异常热烈,甚至带着几分凝重。

    这次省委扩大会议,不仅全体常委出席,各地市主要负责人、省直各经济部门一把手、以及部分重点企业的书记也列席参加。

    会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审议陈朝阳同志提出的《关于汉东省工业建设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490huohongniandaidexianweishuji/read/97/65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