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包里塞着扳手、钳子,军装上还残留着工厂里的油污。
此时关于我军的一切标识全部被摘除,只是一身土黄的军装。
随车的技术工人们挤在卡车里,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检查着随身携带的精密工具,或者低声讨论着可能遇到的机械故障。
通信兵则在颠簸中调试着“长城线”密电台的部件,确保这条生命线畅通无阻。
指挥车位于车队中部,改装过的吉普车空间稍显宽敞。
陈朝阳裹着军大衣,借着固定在车顶的一盏昏暗小灯,手指在摊开的朝鲜地图上缓缓移动。
地图上,他用红蓝铅笔标注着记忆中的关键节点:鸭绿江渡口、云山、温井、长津湖… 他的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最大化利用“铁牛”的机动性和模块化特点,在朝鲜那破碎的山地地形中开辟生命通道。
“滴…滴滴…滴…” 微弱的电波声响起。
通信兵将译好的电文递给陈朝阳。
“昌平张:首批二十万套棉服已装车完毕,今夜由支前民兵护送南口火车站。
南口厂模块化炮组件生产线三班倒。
备件库按清单清点,七成达标。
郑、杨已组建‘逆向小组’,待命。
昌平一切安,盼前线佳音。——张文杰”
陈朝阳紧绷的嘴角微微放松了一丝。
昌平这台“工业盾牌”已经开始全速运转。
他迅速口述回电:
“张:电悉。甚慰。车队已过山海关,预计三日内抵安东。
后续物资务必加密转运,确保枢纽安全隐蔽。
‘逆向小组’重点准备:美制GMC卡车通用底盘图纸、传动部件;
M24轻型坦克行走系统简图(特征:五对负重轮,窄履带,炮塔低矮)。
前线急需此类资料。——陈”
车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驶入辽西走廊。
风雪骤然加大,鹅毛般的雪片被狂风卷起,疯狂地抽打着车体,能见度急剧下降。
土路迅速被积雪覆盖,变得泥泞湿滑。
“报告首长!3号、7号、15号‘铁牛’履带打滑严重,陷车了!”车外传来焦急的呼喊,是负责殿后的工兵连长。
陈朝阳心头一紧。
恶劣天气的考验来了!
他立刻呼叫:“徐卫华!带警卫连和维修班,立刻支援!其他车辆,减速缓行,保持车距!注意防空警戒!”
命令迅速传达。
徐卫华带着一队精干的战士和技术骨干跳下车,顶着风雪和刺骨的寒冷,向后方跑去。
陷在泥雪中的“铁牛”履带徒劳地空转着,溅起大片泥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